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经济日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何提高 正文
时间:2025-07-06 12:14:3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经济日报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一政策自2022年1月1日
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加计财政部、日报税务总局、费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扣除公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比例这一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为何此前,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7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经济加计
这能让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多大优惠呢?日报
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一般是费用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扣除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为何扣除数额。按新政策,提高假如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100万元的经济加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就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税前扣除20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有200万元的收入可以不用缴税了。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何提高?
首先,这是为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科技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应该是企业,项目组织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在这2.79万亿元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中,76%是由企业贡献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8万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会降低这32.8万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以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研发投入意愿,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
其次,这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支持企业提高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已经持续两年多,坚持“动态清零”的中国在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体中,新冠肺炎死亡率最低、经济发展最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的疫情冲击,依然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扶助实体经济发展,更大力度的减税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疫情期间,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不只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就已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除了提高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我国还通过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政策和技术交易税收优惠政策等各种政策激励,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培养了一批承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科技领军企业。例如,2021年,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享受各级各类税收政策实际减免税额4733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1220亿元,同比增长22%。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面对世纪疫情的压力,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期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各类优惠政策扎实落地,也期待更多企业加入创新发展的大潮。
宣昌能:系统性风险防范需要更多配套制度和措施同向发力2025-07-06 12:05
美前财长:市场或对通胀及美联储收紧政策风险过于悲观2025-07-06 11:54
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80万辆2025-07-06 11:45
南华期货:国际油价的走势近期怎么看?2025-07-06 11:25
广东一医院开设“世界杯综合征”门诊 出诊医生:半天有近20人就诊2025-07-06 11:12
湖北10月24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7例2025-07-06 10:59
美国城市发展电动汽车 租房者面临充电难题2025-07-06 10:48
10月25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2025-07-06 10:19
“角逐”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中国企业成最大赞助商2025-07-06 10:04
韩国总统国会发表演说 最大在野党罕见集体缺席2025-07-06 10:02
LG化学将斥资超30亿美元,在美国建首座阴极材料工厂2025-07-06 11:49
华为:5.5G已经取得三大关键进展2025-07-06 11:46
美国航天局启动对不明飞行物新研究 预计明年年中发布报告2025-07-06 11:44
发改委等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上市2025-07-06 11:38
港股恒指强势翻红,龙湖集团、碧桂园等涨超4%2025-07-06 11:29
银行业引金融“活水” 灌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07-06 11:18
日本财务大臣:宽松政策和外汇干预措施并不矛盾2025-07-06 11:04
欧洲争“气”,亚洲冬季面临风险?2025-07-06 10:52
外交部:“中国制造”“中国建造” 广受各国民众欢迎2025-07-06 10:35
200W闪充不是终点!曝vivo有“王炸级”充电明年问世2025-07-06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