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牌照降温资本纷纷撤退 多家上市公司终止设立保险公司 正文
时间:2025-07-06 17:03:0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本报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近日,上市公司、春雪制药、纷纷披露关于终止投资设立花城人寿的公告。对于终止原因,公告内容显示,经筹备组及主发起人协商,综合
炒股就看,牌照权威,降温专业,资本终止及时,纷纷全面,撤退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市设立
本报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公司公司上市公司、保险春雪制药、牌照纷纷披露关于终止投资设立花城人寿的降温公告。
对于终止原因,资本终止公告内容显示,纷纷经筹备组及主发起人协商,撤退综合考虑近年宏观经济环境及金融政策变化,上市设立一致决定终止筹备花城人寿,公司公司项目筹备期间产生的费用由各发起人根据《花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的约定按认缴出资比例分担。
实际上,近几年终止设立保险公司计划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自2020年以来,已有、、ST天成、银江股份、、、等在内的15家公司退出或终止设立保险公司。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企业欲脱手保险公司股权。2021年以来,至少有7家保险公司股权遭拍卖,目前仅有财信吉祥人寿及亚太财险的股权找到接盘方,其余保险公司股权仍待价而沽。其中部分保险公司股权被几度挂拍,最后却均以流拍告终。
上市公司纷纷终止设立保险公司
回溯来看,2016年10月,海印股份披露公告称,拟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人寿保险公司,这也是其在发展银行、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业务外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又一布局,意在拓宽和丰富公司的业务领域。
拟筹的花城人寿注册资本10亿元,海印股份拟出资2亿元,认购花城人寿20%股份;拟出资1.6亿元,认购16%股份;金发科技拟投资1.6亿元,认购16%股份,其余发起人信息不详。2021年9月1日,海印股份还曾回应投资者称,正持续积极推动花城银行和花城人寿的申报、筹建工作。
时隔五年半,最终选择终止筹备花城人寿,上述三家上市公司认为,此次终止事项有利于海印股份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符合长远发展规划和整体利益,不会对其财务状况及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事实上,近几年终止设立保险公司计划的企业不在少数。自2020年以来,已有用友网络、ST天成、银江股份、海汽集团、贝因美、海峡股份等在内的15家公司退出或终止设立保险公司。根据各企业发布的公告来看,个中原因包括聚焦主业发展、筹建进度慢于预期、审批流程问题等。
对于上市公司终止筹备险企的原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自银保监合并之后,没有实质性的发放保险牌照,一些投资方在等待了很长时间后,对未来成功获取保险牌照的前景已经不抱太大希望,最终选择终止。另一方面,近两年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寿险的增长非常有限,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大家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也出现了一些分化,尤其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成立新的寿险公司,未来该如何去获取业务,以及怎样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都是比较大的挑战。除此之外,与这些投资主体自身的一些变化也有关系,过去几年,很多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做一些结构性调整跟重组,也会影响到投资实力。”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亦向本报记者表示,我国的保险业发展环境有所变化,一是近年来,经济面临转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保险发展速度也放缓,保险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力下降。二是我国20多年的寿险业的快速发展主要靠重疾险,然而重疾险一方面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趋缓,原有的重疾险想再高速发展日益困难。三是投连险、万能险等容易上保费的业务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的确,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近两年,保险业增速明显趋缓。2019年至2021年,保险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为12.2%、6.12%、4.05%。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一度对保险牌照兴趣浓厚,且极具资本实力的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都面临着变动和调整,无暇继顾及对保险业的布局。
另外,自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以来,获批筹建的保险机构为数不多,除了几家外资和几家特殊使命的保险公司,如财政部旗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中国融通集团旗下融通财险,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同筹建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以及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牵头成立的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安联(中国)、恒安标准养老等,其他保险公司的均未获批。
那么监管机构又因何收紧保险牌照的发放?朱俊生向本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因监管导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行业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粗放式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风险的积累,监管部门的重心主要在一些风险的防控跟处理上,虽然放开牌照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能够促进市场发展,但这不在优先次序当中,所以最近几年没有实质性的发放牌照。
杨泽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监管迟迟不放开保险经营许可的原因还在于,此前诸多资本进入保险领域,并非踏实经营保险,而是想借助保险业务获得保费而获得低成本资金。而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影响其原本业务,更影响了保险声誉。监管机构对此肯定不能容忍。同时,监管机构对于保险经营的监管趋严,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保险经营者”难以维继。2016年前,众多保险资本通过保险业务以较低成本获得了大量资金。但随着2018年银保监会的设立,保险经营日益趋严,“长险短做”、“保险姓投”的乱象已被清理。一些动机不良的资本就必然退出。
专家建议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当保险牌照发放被按下“暂停键”后,是否意味着保险牌照不香了?事实并非如此。在杨泽云看来,我国的保险市场,从总体规模上,保费收入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指标与美国等保险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然,两个国家之间的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医疗保险、退休年龄及待遇等均不同),其各自的内涵有所不同,但仍有差距。因此,我国的保险市场仍有发展潜力。
其次,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7%,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5%。且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不仅占比高,而且绝对人数也很高。养老金融需求巨大。我国近年来,各种政策也是频出,为保险与第三支柱养老的结合提供政策支持。虽然保险公司有所行动,但与此前规划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去年专门设立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一共有219家保险机构。其中,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为13家,财产保险公司为85家,人身保险公司有92家,再保险公司14家以及资产管理公司15家。当前保险机构数量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朱俊生认为,虽然我国保险机构数量很多,但这些主体的同质化较强,有特色、差异化的主体并不多。但这并非是多增加几家保险公司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已有的保险主体去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选择不同的细分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如果与国际上主流的经济体相比,我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这意味着未来还是要慢慢放开市场准入,让更多的机构进来,这样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经营比较有特点的保险企业。另外也要放开市场退出机制,我们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陆陆续续的有80多家寿险公司进来,但是没有真正的市场退出,这让整个行业生态发展不平衡,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所以我们要在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同时,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朱俊生说道。
朱俊生表示,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成立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不高,资本进入保险市场比较容易。在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保险法和资本要求。许多州根据州批准的经营险种的权限,使用法规中的表格计算资本要求。比如,加利福利亚州要求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的最低盈余为100万至280万美元(670万至1890万元人民币),人寿和残疾保险公司的最低实收资本为250万美元(约170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250万美元的最低盈余。佛罗里达州对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是总负债的10%或500万美元中的较大者,对人寿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是总负债的4%或250万美元中的较大者。而日本《保险业务法》和《保险业务法实施令》规定,日本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额为10亿日元(约为6000万元人民币)。在澳大利亚,根据审慎监管局的规定,财产保险及其再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为500万澳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而人寿保险公司及其再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为1000万澳元(约4800万元人民币)。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市场主体的数量也较多,这在欧美体现得非常明显。2017年,美国保险市场共有4493家保险公司,包括743家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2620家财产和责任保险公司和1130家健康保险公司,在全球直接保险收入中占比28.15%。美国保险市场由于主体数量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其中,保费收入规模前1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约占一半,前10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通常超过了90%。
2020年,美国最大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为9.12%,前3家公司财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合计位21.24%,前25家公司财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合计为65.59%。同年,中国最大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为32.64%,前3家公司财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合计占65.32%,前25家公司财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合计为95.77%。可见,美国财产和责任保险市场集中度远低于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经济体大都建立了市场化退出机制。以美国为例,1969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非寿险市场共破产了1028家保险公司,年度破产率为0.17%至1.77%,40年中平均年度破产率为0.8%。20世纪90年代,受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7家寿险公司受利差损的影响接连破产。朱俊生认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破产与退出机制成为保险公司提高经营绩效与规范经营行为的主要市场约束。但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配套细则和政策工具,没有实现真正机构意义上的市场退出,没有对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未来应完善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允许机构破产。
世纪星源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2025-07-06 16:43
易纲:未来我们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2025-07-06 16:38
《个人信息保护法》一周年实践观察:保护与合理利用平衡难题待解,中小企业需更多合规指引2025-07-06 16:11
广东省教育厅:未通过备案的教育APP,学校不得选用2025-07-06 15:54
“这个橡皮的价格不好说”,北京部分文具店“刺客”出没!2025-07-06 15:39
AMD第三季度营收55.65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93%2025-07-06 15:14
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签署在巴基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2025-07-06 15:09
广州港10月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2.2%2025-07-06 15:04
汪小菲退股麻六记关联公司,盘点汪小菲商业版图2025-07-06 14:43
Canalys:三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631亿美元,年增长率首次跌破30%2025-07-06 14:20
“薇诺娜”面霜被曝“发臭”?商家回应了……2025-07-06 17:02
日媒爆料:日本考虑跟从美国跟进限制对华出口芯片,日企担忧并提高警惕2025-07-06 16:53
在线旅游将迎新规 拟加强“行踪轨迹”保护2025-07-06 16:23
发布12小时参保人数突破50万!“北京普惠健康保”热点问题解答来了2025-07-06 16:17
文旅部等多部门: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2025-07-06 16:16
机构称对冲基金押注英镑反弹,预测欧元进一步下跌!2025-07-06 16:12
年内净值跌50%,嫌基金经理道歉太过?华泰柏瑞基金竟修改三季报2025-07-06 15:53
中国“十四五”生态环境科创规划确定十大领域50项技术2025-07-06 15:17
蔚来ET7、ES7、 ET5在欧洲推出“买断”服务,6.19万欧元起2025-07-06 15:01
微信收款有变?2025-07-06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