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威马确认全员降薪:员工打7折,高管砍一半,年终奖和补贴都停了 正文
时间:2025-07-07 09:51:2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此前,关于威马降薪过冬的消息已有流传,包括高管主动降薪50%,基层员工薪资按70%发放,但未得到官方证实。这一次,威马官方在回应中侧面证实了真实性。威马方面表示:高管主动降薪等举措,是为了积极实现降本
此前,威马关于威马降薪过冬的确认全消息已有流传,包括高管主动降薪50%,降薪奖和基层员工薪资按70%发放,员工但未得到官方证实。打折都停
这一次,高管威马官方在回应中侧面证实了真实性。砍半威马方面表示:高管主动降薪等举措,年终是补贴为了积极实现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等战略目标,威马以期在行业寒冬时稳健发展,确认全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降薪奖和
目前,员工威马汽车还在冲击港交所IPO上市,打折都停已于今年6月提交了招股书,高管但未获得实质性推进,甚至让零跑实现了后发先至,抢先登陆港交所。
而且威马身上的挑战,早已通过招股书外现,曾经与“蔚小理”并称“新造车四小龙”的威马,连并称都不再有人提起。上一次被热议,还是“创始人年薪12亿”。
威马之难:一年净亏82亿
在2022年中,疫情、供应链和大环境不利下,造车企业之难显而易见。
但威马汽车之难,从2021年就全面开始了,有招股书业绩数据为证:一年亏损高达82.05亿。
并且亏损的核心原因,体现在人员薪资息息相关的行政开支上。
2021年全年,威马卖了44152辆车,同比涨了73%;营收47.43亿元,同比涨了77%;净亏损82.05亿元,扩大了61%。三年累计亏损达174.31亿元。
销量、营收双增长,亏损却进一步。
一般来说,造车新势力们目前还处在渠道扩展、高研发投入阶段,营收增长的背后代表的是销售、行政、研发开支的增长。
但威马的钱,花法有所不同。
按照招股书披露,2021年威马销售开支9.85亿元,与上年同比微涨6%;
研发开支9.81亿元,也是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微降1%。
而上涨幅度最大的是行政开支,2021年达到27.04亿元,同比上涨54%。
上涨的原因,也能从招股书中找到答案。
2021年底,威马员工总数为3952人,比2020年底增加超过1/3,而且制造与研发人员比重最大,分别是54.1%和28.9%。
另外威马线下门店截止2021年底数量为621家,而在2020年底这个数字还不到200。也就是说,威马销售渠道一年内增长3倍多。
所以成本上涨,涨在了新增员工和渠道上。
于是过冬降薪,也就成为了砍成本的首要选择。
同样还是招股书显示,威马一年光发工资就要支出7.98亿之巨。
如果算上五险一金和股权成本,去年一年支出更是高达27个亿。
此情此境,作为一家销量尚未突破10万辆、毛利率也亟待转正的新造车公司,疫情无异于雪上加霜。
威马核心业务做得如何?
造车公司要逆转境况,只能靠核心业务改观。
威马的核心业务是什么?造车,而且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要智能电动车。
威马在售车型有4款,SUV包括EX5、EX6、W6,轿车E5,都是轴距在2.7-2.8米的紧凑中型车。
2022年下半年,中型轿车M7即将上市。
累计销量上,自2018年威马首款车上市以来,一共卖出了83495辆。
从2019以来,每年销量都有翻番式增长,2021年汽车销量达到了44152辆,同比增长了73%。
但即便如此,威马仍然处于赔本卖车阶段。
销售毛利上,威马依然没有转正,2021年度为-41.1%,按照威马单车均价18-20万计算,平均每卖一辆车,仍然要亏损1.8万元。
而且对于威马来说,从一开始就主打大众主流价位(15-30万)市场,更是需要以高销量低毛利的走量取胜,毛利率一日不能转正,生存忧虑就一日不消。
实际上,威马即便处在拼性价比的鸿海市场,但也一度掌握差异化竞争优势——智能。
特别是2021年4月上市的W6。
W6之前的E系列,主要卖点还是电动和性价比,智能驾驶上只支持基础的L1、L2功能,而且不能OTA。
从W6开始,威马与股东之一的百度深度合作,把智能作为车的核心卖点。
W6上首发了百度Apollo的高阶智能泊车功能AVP,另外智能座舱方面也支持OTA升级。
今年下半年的M7,则更是把智能作为最大卖点。软件方面,包括AVP在内的百度ANP2.0会上车,能够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硬件配置上威马把M7堆到行业最高,仅激光雷达就有3个,英伟达Orin芯片4颗,算力超过1000T。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威马似乎整体动作迟缓,手握百度Apollo的金钥匙,却最终没成为第一个打开智能化大门的人。
在2021年4月之后,包括华为、大疆、理想等在内的公司,纷纷把智能化方案带到了量产车,原本小鹏、蔚来等也推出新能力,威马原先的先发优势,彻底没了差异化。
作为对比,同样是百度Apollo赋能的合作车型,集度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这种先进技术和方案的上车——更何况集度还是从无到有创办的新公司。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百度扶不起威马的评论,也一浪高过一浪。而现在的情况来看,百度早已把希望和重心,押到了集度上。
进入2022年后,威马的销量也未能提振,一度不再公开披露月交付和销量。
有据可查的2022年上半年,威马累计交付2.17万辆。而小鹏、哪吒、理想、蔚来,分别为:6.90万辆、6.31万辆、6.04万辆、5.08万辆。
个中差距,不言自明了。
企业一年营收47亿,创始人年薪12亿?
当然,威马降薪过冬的传闻中,另一则消息也因之被不断放大,最后成了热搜。
企业一年营收47亿,创始人年薪12亿。
这个企业指的就是威马汽车,这个创始人,说的就是沈晖。
所以这是真的吗?
“真的”,数据确实是真的,威马确实在2021年全年营收47亿,招股书中披露的沈晖年“酬金”确实也是12亿。
所以沈晖真把公司1/3拿走了吗?
这却并非事实。
因为沈晖这“12亿”酬金里,大部分为股权激励相关的纸面价值,并非现金所得,更不可能直接从收入所得中拿走。
可以印证的是,在同样的“酬金”计算里,2020年沈晖的所得是168万,2019年为145万……突然在2021年剧增到12亿,解释不通。
以及在管理层的薪资披露中,整个威马管理层,2021年加起来也才1800多万。
不过,12亿年薪的热搜形成的“舆论认知”,或许摆事实讲道理也难消除了。
现在随着降薪、停发年终奖等一系列举措,更会让威马面对的环境更难。
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也只有威马自己,只有重新迈上正轨,才能逆风翻盘。威马的基本盘还在,拥有的造车技术、经验、能力和体系,也都不会凭空消失。
威马或许失了速,但仍然有机会,就看创始人沈晖,是否能带队走出泥潭了。
AR眼镜:“蛋糕”好分,但好卖吗?2025-07-07 09:45
暴跌后存“抄底”机会?投资者涌入比特币资产2025-07-07 08:55
巨丰投顾:科技股爆发 如何看待3000点上方的反弹?2025-07-07 08:49
气味也能被机器人检测,小米新专利获授权2025-07-07 08:33
宗校立:ADP数据不及预期 美元下一步怎么走2025-07-07 08:31
俄媒:汇款困难?印度暂停购俄卡-31预警直升机交易2025-07-07 08:27
2022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将超六百八十八亿元2025-07-07 08:11
36个月不卡的天玑8100手机!OPPO Reno8 Pro+上架2025-07-07 07:38
北京医保家庭共济政策即将实施:可为家人看病买药 还可投保“北京普惠健康保”2025-07-07 07:30
英国4月失业率降至3.7%,创近50年新低2025-07-07 07:18
河南安阳火灾致38人遇难:涉事企业近期在加工棉衣棉裤2025-07-07 09:51
我叫雪球,又与雪球无关2025-07-07 09:12
举报煤矿和非煤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 四川最高奖励30万元2025-07-07 09:09
电竞酒店3个月接待未成年人387次,检察机关提起诉讼2025-07-07 09:06
世纪互联发布2022年Q2财报 净营收同比增长15.2%2025-07-07 08:49
李大霄:3000点之下中国核心资产底部已经形成 很多人以后会扼腕长叹2025-07-07 08:37
运营超30年后,麦当劳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俄企业或将接手2025-07-07 08:15
国家发改委: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2025-07-07 08:07
两部门: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2025-07-07 07:37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领导干部家风不是小事私事2025-07-07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