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公布,北京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一 正文
时间:2025-07-06 16:37:2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英国《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于北京时间11月26日上线,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科研产出,结果显示,北京在世界领先的科研城市中依然
英国《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于北京时间11月26日上线,自然指数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科研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科研产出,结果显示,城市北京在世界领先的排名科研城市中依然保持首位。
北京在2016年超过纽约都市圈,公布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北京科研城市,这是连续自2017年该成绩发布以来,北京连续6年位居首位。年排纽约都市圈保持第二位,名全上海升至第三位,球第波士顿都市圈和旧金山湾区分别位列第四位和第五位。自然指数
科研城市及都市圈100强名单(图中为前12强)。科研图源北京市科委物理科学领域高质量产出,城市北京位列第一
自然指数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旗下Nature Portfolio编制并定期发布,排名其追踪发表在82本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公布科研论文,根据有关机构、国家或地区论文的数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北京在自然指数中的科研产出占全国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自然指数全球排名前500的机构,科研城市前五名分别拥有的数量是:北京23所、纽约14所、上海12所、波士顿7所、旧金山湾区6所。同时,北京还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间科研合作中心。
根据自然指数贡献份额(Share,计算论文作者来源地的分数式计量)统计所有自然科学学科,前五位城市分别是北京、纽约、上海、波士顿、旧金山。
北京在物理科学领域的高质量产出居世界之首,上海和波士顿分列第二三位。北京和上海在化学领域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纽约是排名最接近它们的美国城市。
此次自然指数也显示,美国城市在生命科学领域仍然保持领先。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湾区和巴尔的摩-华盛顿是生命科学领域文章份额排名前四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则位居第五和第七,但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其他的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数中的产出也快速增加。例如,南京在今年和2020年都位居第8位,但在2015年时位居第19位;广州居于第10位,也高于2020年时的第14位和2015年时的第42位。中国还有四座城市跻身全球20强,分别是武汉(第11位)、合肥(第16位)、杭州(第19位)和天津(第20位),排名较2020年均有上升。杭州和天津则是今年的新晋20强。
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实现较快增长
自然指数增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科研产出快速增长,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两地打造成科研创的决心。研发资金的大幅上涨推动了国际合作,吸引了大量人才。
北京和上海拥有几十所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些资源就像人才吸铁石。在自然指数根据其标志性指标——贡献份额(Share)统计的全球前50所科研机构中,北京和上海共有五所。
近年来,北京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资本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实现较快增长。
根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 D)人员规模达33.8万人年,其中基础研究人员7.6万人年,科技人才整体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投入总量由2012年的1063.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亿元,年均增长10.6%,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5.59%提高到2021年的6.53%,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全社会R 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125.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22.5亿元,约占全国的1/4;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 D经费的比重从2012年的11.8%提高到2021年的16.1%。
中国海归人才回流势头正在明显加快
增刊特别介绍了北京、波士顿等领先的科研城市的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北京拥有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科技园。园区内拥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大学,以及众多中科院的科研机构,还拥有约300个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科学政策研究员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在评论中指出,受益于这种集聚效应,行业、大学和政府机构聚集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形成反馈循环。这种良性的反馈系统可以加速科学知识的创造,并将研究越来越多地推向科学前沿。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科研人员在不同机构之间流动尤其是跨国流动的能力,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这一点在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上尤为明显,他们通常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后辗转别地工作,而中国海归人才的回流势头正在明显加快。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利用产研资源的聚集效应,转化这一红利。
官方数据显示,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从2011年的55%增长至2016年的近80%。受访专家指出,与此同时,大多数回国学者都选择在北京和上海发展,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两座城市不断增强的科研实力,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府为了吸引科学家提供了优厚待遇。
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Simon Baker)说:“北京和上海自2015年以来在科研产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似乎对其他中国城市产生了有力的辐射效应——通过科研合作帮助这些城市增加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显然,中国将北京和上海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学中心并增加研发支出,这一雄心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合作,以及吸引人才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营收704.7亿元 同比下滑9.7%2025-07-06 16:30
“开闸”与“引流”并举 注册制不搞大水漫灌2025-07-06 16:09
日本2022年经常项目顺差缩减47%,创八年新低2025-07-06 15:55
兔年退市第一股出现,2月15日摘牌!2025-07-06 15:46
发疯文学引来消费者激情下单 汪小菲的麻六记这波赢麻了2025-07-06 15:35
全面注册制改革设置多元包容上市条件 功能互补的多层次市场格局基本形成2025-07-06 15:25
华尔街点评鲍威尔讲话:没给市场泼冷水,“沃尔克”已经远去了2025-07-06 15:15
“购物团消费不达标不给房卡”,桂林官方回应2025-07-06 14:53
两日新增破千,石家庄6城区连续5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2025-07-06 14:26
东方雨虹、高能环境与中国电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5-07-06 14:16
“赎回潮”波及可转债,周跌2.47%,同遭抛售压力2025-07-06 16:25
加大沟通力度 加拿大央行行长公开解释为何要暂停加息2025-07-06 16:20
收评:港股恒指跌0.07%美团大跌逾6% 知乎飙升40%2025-07-06 16:16
赣锋锂业涨近5% 固态纯电SUV将于今年上市2025-07-06 15:24
黑龙江佳木斯:改善型住房购买已趋近饱和,一个时期内难有根本转变2025-07-06 15:20
VR技术综合运营商“乐客VR”获近亿元B轮融资2025-07-06 14:51
加国六B汽油后汽车喷水?保质期仅30天?中石油中石化回应2025-07-06 14:44
深度|提前还贷银行设阻?房贷引擎失速!兔年银行打响中长期零售资产\2025-07-06 14:43
易会满:探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2025-07-06 14:04
ESR2月7日耗资约629.47万港元回购40万股2025-07-06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