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要素市场建设 加快企业恢复与重振 正文
时间:2025-07-07 01:39:1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百科
作者: 夏骥目前,本轮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上海已经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长三角也逐步放宽了对于上海的出行要求。本轮疫情更加清楚地勾勒出长三角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轮廓,挺过来的企业也正在恢复与
作者: 夏骥
目前,通过体化本轮疫情已经接近尾声,长角场建上海已经全面恢复正常的素市设加生产生活秩序,长三角也逐步放宽了对于上海的快企出行要求。本轮疫情更加清楚地勾勒出长三角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业恢经济活动轮廓,挺过来的复重企业也正在恢复与重振。虽然市场信心的通过体化修复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长角场建总的来看,企业对于长三角的素市设加发展预期没有改变。
特别是快企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业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明确,“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复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通过体化鼓励京津冀、长角场建长三角、素市设加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这是疫情之后加快企业恢复与重振的重要方向,而企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则是重中之重。
1.积极推进长三角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
一是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早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也在2020年发布了《关于建设数字经济“飞地”平台的指导意见》。近年来,苏浙皖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中心城市纷纷建立飞地,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对接优质资源、助力企业布局的重要窗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要进一步探索利益分享机制,不断完善飞地合作方式,特别是把飞地建设作为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的重要枢纽。
二是积极推进一体化土地管理制度。比如积极推广“标准地”改革经验,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经验,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和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渠道;积极推广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经验,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的合理转换。
三是积极探索跨区域土地指标交易机制。完善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以土地资本推动区域间“交叉持股”。
2.积极推进长三角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
一是积极推进同城化服务。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已经发布,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相关规划也正在研究制订中。要结合都市圈建设,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同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
二是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围绕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按照市场化方式,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改造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探索联合组建长三角城际铁路公司。同时注重与高速铁路、普铁干线、城市轨交的合理分工、衔接融合,推动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三是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都市圈范围内探索标准化的疫情防控体系,最大限度便捷人员流动,特别是要构建流动人员关爱救助体系,让长三角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3.积极推进长三角资本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
一是积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积极复制推广一体化示范区的经验做法,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支持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
二是积极构建更有韧性的供应链。疫情期间,通过长三角的通力协作,短时间内在浙江平湖、江苏昆山等地建立了保供中转站,通过甩挂接力模式,保障了上海生产生活物资的流通。要积极总结经验,更多借助市场化手段,统筹谋划设立跨区域的物资保供中转站,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
三是积极探索跨区域资源配置机制。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建设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加快建设跨区域的电力、燃气等重点能源项目,构建完善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区域能源体系。
4.积极推进长三角技术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深入挖掘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积极借助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丰富的科研资源,充分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拓展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范围,更好满足长三角企业的创新研发需求。
二是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研究建立联合“链长制”,排摸产业链断点堵点清单、核心技术产品国产可供给清单,积极整合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引导基金,协同打造创集群。
三是积极探索柔性人才使用机制。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加快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积极推广南京都市圈的第二居所和职住交换计划。
5.积极推进长三角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
一是积极加快数字长三角建设。推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江苏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推进数字化改革、安徽建设数字江淮有机集成,特别是加快东数西算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两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二是积极加强区域数据合作。加强长三角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区域数据共享需要,共同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基础库、专题库、主题库、数据共享、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基础性标准和规范,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积极促进长三角体系、电子证照等的跨区域互认互通,支撑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管理跨区域协同。
三是积极探索数据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快探索绿色金融、快递物流、地理空间、进口商品等领域数据要素的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应用、资产管理、数据治理、合规咨询、安全评估等全产业链环节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打造国内数据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数据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作者系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刘强东为“德邦兄弟”缴齐五险一金 快递公司人工成本高企2025-07-07 01:37
方舟反买“别墅靠海”!狙击木头姐的基金成立一周年大赚110%2025-07-07 01:18
法德带头批评美国电动汽车补贴条款2025-07-07 00:39
未对个别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等情形 深圳正泽投资收警示函2025-07-07 00:38
克明食品:不排除再次提价2025-07-07 00:32
全球化智库:世界人才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扩散2025-07-07 00:11
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受贿案一审宣判2025-07-07 00:08
特斯拉提车保险补贴:11月提车减八千 12月提车减四千2025-07-07 00:03
需求大增供应受限,全球铂金供应明年将短缺9吨2025-07-06 23:41
人民币中间价报7.2150,上调142点 人民币汇率韧性进一步增强2025-07-06 22:53
河南安阳火灾初步判定为违规作业引发事故2025-07-07 01:20
投资机构大变脸! 雪湖资本宣布买入瑞幸咖啡 称其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2025-07-07 01:12
老鼠在展柜旁乱窜,网红糕点店致歉2025-07-07 01:05
日元贬值、苹果涨价,崇尚“新品信仰”的日本人也开始淘二手货2025-07-07 01:05
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进入收官阶段2025-07-07 01:00
乘联会: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6万辆,环比降9%2025-07-07 00:47
北京今日新增感染者详情2025-07-07 00:40
吉林省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例 均在长春市2025-07-07 00:26
拜登在白宫主持孙女婚礼,网友拿特朗普女儿比较:“可怜的蒂芙尼”2025-07-07 00:18
龙光回应“清盘呈请”:境外债务管理获投资人支持,公司生产经营正常2025-07-06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