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方正策略:全面降准积极释放流动性 正文

方正策略:全面降准积极释放流动性

时间:2025-07-06 04:05:1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核心提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追寻价值之路核心结论策略观点: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一季度外贸数据呈现平稳增长。但近期疫情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

炒股就看,策略权威,全面专业,降准积极及时,释放全面,流动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策略

原标题:全面降准积极释放流动性(方正策略)

来源:追寻价值之路

核心结论

策略观点:今年以来,全面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降准积极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释放一季度外贸数据呈现平稳增长。流动但近期疫情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扰动,策略同时海外不稳定因素较多,全面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仍需持续发力。降准积极往后看,释放我们判断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接近尾声,流动二季度可能是滞胀顶点。后续全球经济和通胀都有望回落。预计国内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延续,美联储加息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整体处于低位,分化依然较大。从历史经验看,绝对低估值板块有很好的防御属性。除此之外,建议关注行业政策预期可能出现边际好转的板块,如医药、互联网、地产等。

国常会定调,央行降准如期而至。2022年4月15日傍晚,央行正式发布降准消息,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近期受国内疫情多发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市场对降准预期较为强烈。本次降准正式落地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我们预计后续国内的流动性环境仍会较为宽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外贸增长平稳,但未来面临挑战。一季度我国外贸增长开局平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外贸稳增长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的外贸发展目标仍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或受较大影响。而从历史经验看,绝对低估值板块有很好的防御属性。

关注政策预期有望好转的板块。3月份金融委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我们认为房地产、互联网以及医药板块在此前的政策监管下,行业出现了充分的调整。随着行业发展的持续规范,当前政策预期已经出现边际变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疫情扩散可能影响经济等。

报告正文

1 全面降准积极释放流动性

1.1 国常会定调,央行降准如期而至

2022年4月15日傍晚,央行正式发布降准消息。继上周国常会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后,本周国常会再提“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近期受国内疫情多发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市场对降准预期较为强烈。本次降准正式落地有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央行文件指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称,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此次降准后,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本次降准时间公布偏晚、力度较小,反映决策层对政策空间留有余量存在考量。当前不是利率高、额度少的问题,而是融资需求疲弱的问题,银行贷款无处投放。央行此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如果配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将压降贷款利率,有助于引导融资需求回暖。而对于流动性环境,降准的影响是中性的,对市场的影响更偏向于情绪上的呵护,强化稳增长信心。

我们认为,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依然是“以我为主”,虽然美联储加息预期引起市场对流动性紧缩的担忧,但我们预计后续国内的流动性环境仍会较为宽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1.2 外贸增长平稳,但未来面临挑战

4月13日,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发布2022年1-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快讯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4%;进口同比增长7.5%。一季度我国外贸增长开局平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称,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增长势头,连续7个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长。外贸增长主要拉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韧性强,为外贸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二是世界经济整体仍呈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对我产品需求增长。三是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外贸市场主体保持发展韧性。此外,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进口值,受价格上涨推动,一季度我国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

关于下一步外贸走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外贸稳增长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不会改变,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的外贸发展目标仍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我们统计了A股细分行业盈利增速与我国出口增速的相关性,发现建筑装饰、稀土、纺织服装、CRO/CMO、家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盈利增速与出口增速相关性较高,文娱用品、超市、饲料、移动互联网服务、光伏制造等行业的盈利增速与出口增速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或受较大影响。

1.3 关注政策预期有望好转的板块

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一季度进出口也呈现平稳增长。但疫情的扰动和海外不稳定因素较多,经济后期走势仍需观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仍需持续发力。

往后看,我们判断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到尾声,二季度可能是滞胀的顶点。后续全球经济和通胀都有望回落。货币政策上,我们预计国内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延续,美联储加息无论是利率还是汇率机制,都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整体处于低位,分化依然较大。从历史经验看,绝对低估值板块有很好的防御属性。除此之外,二季度建议关注行业政策预期可能出现边际好转的板块,如医药、互联网、地产等。

2 市场表现回顾

2.1 大类资产表现回顾

上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债市小幅下行,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具体来看,股票市场中,wind全A指数收跌,单周跌幅为2.5%。债券市场中,中债总全价指数小幅下跌0.02%,中证可转债指数单周下跌0.8%。商品市场中南华工业品指数和指数继续攀升,农产品指数创下新高,两者单周分别上涨3.4%和2.0%。黄金价格再次回升,单周上涨2.4%,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0.2%。

2.2 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回顾

从主要宽基指数来看,上周A股市场除外普遍下跌。具体来看,上周上证50指数微涨0.2%,领涨主要宽基指数。万得全A、上证综指的单周跌幅分别为2.5%、1.2%。大盘股表现相对占优,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跌幅逐渐增加,单周分别下跌1.0%、2.5%、4.6%和4.8%,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同样大幅收跌,单周分别下跌4.3%和5.2%。

2.3 全球主要股市表现回顾

从全球权益市场来看,上周海外主要股票市场多数小幅下跌。具体来看,发达市场中美股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全线下跌,单周跌幅分别为2.1%、0.8%和2.6%。欧洲市场中法国CAC40指数小幅收涨,单周涨幅为0.6%。德国DAX指数、富时100指数分别小幅下跌0.8%和0.7%。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单周分别小幅上涨0.4%和下跌0.2%,恒生指数全周跌幅为1.6%,澳洲标普200指数上涨0.6%。新兴市场中孟买30指数单周下跌1.9%,圣保罗IBOVESPA指数单周下跌1.8%,台湾加权指数单周下跌1.6%。

2.4 主要行业表现回顾

上周各一级行业多数收跌,其中煤炭、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上涨,而综合金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传媒和国防军工等行业跌幅居前。具体来看,上周煤炭行业大涨5.0%,消费者服务和食品饮料行业单周涨幅分别达4.7%和4.2%。而综合金融行业单周下跌7.3%,表现垫底,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传媒和国防军工行业跌幅次之,单周分别下跌6.5%、6.5%和5.4%。 

2.5 细分行业表现回顾

从我们筛选的110个细分行业来看,上周行情表现领先的前5名细分行业及周涨跌幅分别是休闲食品(+9.5%)、啤酒(+9.0%)、酒店及旅游服务(+7.5%)、调味品(+5.5%)、快递(+5.4%)。上周行情表现落后的后5名细分行业及周涨跌幅分别是玻璃(-11.9%)、锂电设备(-11.5%)、电池材料(-10.2%)、光伏设备(-9.3%)、广告营销(-8.3%)。上周食品加工、新冠抗原检测及疫后消费复苏相关概念股迎来一波明显上涨。

2.6 风格指数表现回顾

上周A股主要风格指数全线下跌,受国常会再提降准消息影响,上周低估值与绩优股风格指数表现靠前,大盘股指数表现强于中小盘股,新股风格表现不佳。具体来看,上周中市盈率和低市净率风格指数涨幅领先,分别微跌0.1%和0.6%。大盘股跌幅相对中盘股和小盘股较小,上周大盘、中盘、小盘风格指数分别下跌1.1%、2.5%、3.5%。绩优股表现好于微利股及亏损股,三类风格指数单周分别下跌0.7%、2.6%和3.4%。新股和高市盈率股表现垫底,单周跌幅分别达5.3%和5.9%。